柑橘、檸檬、柚子,同屬蕓香科柑橘屬,它們共同組成了重慶的“柑橘產業矩陣”。近年來,各區縣立足資源稟賦,推動這一特色產業,從“單一種植”向“全鏈條增值”跨越,不僅讓“重慶柑橘”香飄全國,更讓果農的腰包越來越鼓。
這段時間,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曹立團隊培育的第五代雜交品種“陽光2號”走紅網絡。軟嫩多汁、酸甜適口的風味,收獲了消費者的好評,短短一周時間,兩萬多斤柑桔被“一搶而空”,實現了“科研果”與市場反饋的“雙向奔赴”。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研究員曹立:“最高峰一天是賣了3000件,這個新品種剛剛面世,就受到如此歡迎,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西南大學研究生王欽:“果子到底好不好,最終是市場和消費者說了算,通過這次銷售,我們能直接聽到大家的反饋,對我們未來的研究,都特別有幫助。”
深秋時節,隨著早晚溫差加大,忠縣新立鎮的“九月紅”臍橙正快速積累著糖分和風味物質,果實的顏色也逐漸轉為金黃進入了成熟期。“九月紅”相比普通臍橙,要提前近兩個月上市,主打“錯峰銷售”。
忠縣姊忠柑橘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運龍:“今年單品質量都很好,隨著氣溫下降,下月初就可以大量上市了。”
在榮昌區,當地檸檬產業則瞄準“走出去”,用高出汁率、酸度適中的優良品質拓展外貿訂單,增加產業收益。
榮昌區吳家鎮檸檬果園負責人鮮國紅:“產量在四五百噸左右,銷售渠道比較穩定,通過外貿公司銷往俄羅斯等國家。”
在黔江區濯水鎮,阿蓬江兩岸的柚子進入銷售旺季,不少游客穿梭林間體驗采摘樂趣。當地依托生態優勢,將柑橘種植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旅促農、以農強旅”的良性循環。
游客:“水分重,不酸不澀,剛才嘗了一個,很好吃。”
黔江區濯水鎮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文成波:“阿蓬江沿線種植柑橘4800余畝,涉及農戶1200余戶,年產量在7500噸,產值在30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