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場皺波浪,漫過田埂山崗。”
“蘋果綴霜,把秋光裝滿腔。”
“直播間里嘮家常,評論區里的祝福堆成豐收的倉。”
……
秋分至,豐收時。在2025抖音電商豐收盛典上,@沂蒙二姐用詩句表達著對土地的熱愛、對豐收的喜悅。
同時,與@沂蒙二姐一同走上本次豐收盛典“果蔬紅毯秀”的,還有@新農人許多、@煙臺蘋果霞姐等抖音電商“三農”創作者。伴隨著創作者們的熱情講解,金黃飽滿的沂蒙山黃小米、核小肉厚的蓬萊太婆梨、清甜無渣的萊陽秋月梨等好物輪番登場。這場充滿“土味”的直播吸引了25萬人次觀看,僅在短短40分鐘內就賣出1200單特色農產品。
電商平臺實實在在地暢通了農產品渠道。以抖音電商平臺為例,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平臺累計銷售農特產品102億單,平均每天有2448萬單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在希望的田野上,@新農人許多的大棚里結滿碩果,田埂詩人@沂蒙二姐的字里行間是美好生活,@黔東農倉拍攝的每條鄉村短視頻里展示著被重塑的鄉土中國……電商助農的豐收故事在全國各地上演——
許多孵化“許多”
從2022年9月開通抖音賬號@新農人許多至今,許多已經擁有了41.5萬粉絲,短視頻作品總播放量超5億次。
流量是有價值的。過去,許多采摘完新鮮彩椒,只能送去山東省壽光市當地的集市銷售,定價權掌握在收購者手中。后來,成為有一定流量基礎的“三農”領域創作者后,來自五湖四海的經銷商主動找到許多,與他洽談合作。通過包括抖音電商在內的線上銷售平臺,他打開了農產品的新銷售渠道。今年春天,許多首次探索電商直播,與抖音電商合作推廣壽光彩椒后,彩椒在網上熱賣成交額同比增長300%。
然而,在許多心中,流量的價值更在于能以此吸引更多人投身農業。在他的短視頻里,除了不遺余力地賣彩椒,他還經常發出“年輕人可以不回來種地,但是請回來發展農業”的呼聲。城市漂泊的年輕人,有的因看他的視頻而受到鼓舞,重新燃起回鄉種田的夢;年長的農戶也會因看過他的“鄉村日記”,嘗試接觸智能化農業設施。
2023年7月,許多承接了農業農村部“青耘中國”項目,參與當地新模式電商基地的建設,并與當地高校聯合開展校企實訓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兩年多來,許多累計培訓學生800人次。“至今,還有20多人扎根在農村和大山的電商基地里發光發熱。”許多對此深感欣慰。
趙健博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因被許多的經歷吸引而成為了一名“農創客”。
去年6月,山東省安丘市金冢子鎮的桃子滯銷。一名許多的粉絲通過抖音后臺求助,希望他能伸出援手。許多立刻組織18名學生成立起一支電商銷售團隊,趙健博也在其中。在許多的指導下,團隊連夜推出了策劃銷售方案,并制作了宣傳手冊,僅在平臺上線3天,就替金冢子鎮賣出了10萬多斤桃子。“我們愿意和許多一樣,為家鄉的農業發展貢獻力量。”借助這樣的實戰訓練,不僅解決了農戶的滯銷問題,像趙健博這樣的年輕人還得到了鍛煉機會,也更加堅定了返鄉創業的信心。
“鄉村互聯互通和興趣電商發展,會逐漸催生出一大批懂電商、懂農業、愛農村的數字‘新農人’。”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陳強遠看來,未來還會有許多“許多”擔起鄉村振興主力軍的重任。
守護美好生活
黝黑的面容、永遠微微上揚的嘴角,如果在抖音刷到這么一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在香椿樹下誦詩,你會不會“路轉粉”?回憶起兩年前那條獲得900多萬次瀏覽的“香椿樹下誦詩”的視頻,@沂蒙二姐仍然覺得“紅得很意外”。也正由此,她走進了大眾視野。
田野里的春是“年輪循環的波紋,大地睡醒的動人”,藤蔓下的瓜是“日月輪回的星辰,晨起暮落的成果”。如果這些優美的詩都出自@沂蒙二姐的手筆,你會不會被她驚艷到?隨著一條條鄉村生活隨拍與詩歌誦讀視頻的發布,@沂蒙二姐的粉絲量已經達到160多萬人。
有了流量,@沂蒙二姐想到的是通過直播帶貨將鄉土間的特色好物與廣闊市場緊密相連。“人得有兩種糧食,一種填飽肚子,一種喂養靈魂。”她深知家鄉蒙陰的蜜桃是70%老鄉的生計來源,因此賣桃成了她的一件大事,“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是整個家鄉的希望。”
“憑勞動掙錢很快樂,我就想把家鄉的好東西賣到全國各地。”這是直播中@沂蒙二姐最常提到的一句話。“以往,桃農賣桃都是起早貪黑地奔波于各個集市,銷量與價格還不穩定。如今,借助抖音電商,桃子有了更廣闊的銷售渠道。”能有這樣的轉變,@沂蒙二姐覺得累點也值得,她說,“有網友說感動于我對父老鄉親、對土地、對農產品那份深厚的感情,其實,這些都是我的真情流露。”
“@沂蒙二姐的經歷,正是眾多農民借助電商直播改變自身與鄉親生活的生動縮影。在抖音電商平臺上,像她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拿起手機,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向外界展示家鄉的優質農產品與獨特風土人情。”抖音電商綜合業務鮮食生活行業運營經理翟黎明表示,創作者不僅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還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電商直播為鄉村創業者搭建了廣闊的展示舞臺,讓他們得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鄉村這片沃土上創造無限可能。在此過程中,電商直播間真正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的觀點,勾勒出電商平臺深度融入鄉村產業生態的圖景。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沂蒙二姐幫家鄉賣掉了8萬單蜜桃,她說她非常高興,用實際行動守護了鄉親們的美好生活。
提高鄉村“能見度”
煥河村和張金秀老奶奶等村民,已經在丁浪近84萬粉絲的抖音賬號@黔東農倉上“霸屏”了6年。煥河村,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共和鎮,在網上“火了”之后,以傳統而樸實著稱的村莊成了“旅游村”,露營基地、民宿小樓、研學實踐館、美食文化走廊等一應俱全;張奶奶也成了“網紅”,把蕨根粉、辣椒面等當地農產品通過視頻帶貨賣向全國。
其實,早在6年前,丁浪并沒想過做電商帶貨。正好趕上當年紫薯滯銷,為了推銷德江紫薯,丁浪和張奶奶一起,拍攝了多條用紫薯做飯的視頻,在抖音達到1000多萬播放量,幫農戶賣了5000多單、2萬多公斤紫薯。“那時候我們才發現在抖音帶貨銷量很大,內容電商更適合我們。”丁浪回憶,“那次契機之后,我們堅定了在抖音上推介家鄉、賣家鄉好物的信心。”
深灶鐵鍋,寬油旺火。6年來,張奶奶始終親自掌勺,炒出一道道家常美味,丁浪堅持用鏡頭記錄下這份美味和鄉愁。打開@黔東農倉賬號,就像是打開了一本流動的貴州菜譜,沒有復雜的技法、精致的器皿,視頻里的張奶奶背著竹簍往返于田間和水井,洗菜、生火、做飯,煙火繚繞中的布衣蔬食映射著濃濃的鄉愁。“我要的就是這樣的味道,賣的就是鄉愁。”@黔東農倉的短視頻頁面里掛著購物車,平時每天會收到源源不斷的訂單,好的時候,一天就有幾千單。
如今,隨著“流量”轉化而來的“人流量”,使鄉村的“能見度”越來越高。同煥河村一樣,越來越多鄉村被重新“發現”,它們展示的是秀美山川、風土人情,是完整的傳統村落形態,是傳統的生活方式,更是人間煙火氣……
@沂蒙二姐說:“每個人都有長處,只要給他一個舞臺都能發光。”抖音電商正是這樣一個舞臺,在這里,山與海不再阻隔,城與鄉相互融合。讓我們跨越時空慶農業豐收,讓億萬農民盡享美好生活!